越橘葉(《國藥的藥理學》)【異名】熊果葉(《新疆中草藥手冊》)。【來源】為杜鵑花科植物越橘的葉。【植物形態】越橘,又名:溫普(《盛京通志》),紅豆、牙疙瘩。常綠矮小灌木,高10~12厘米。莖直立,小枝細,灰褐色。單葉互生,革質,橢圓形或倒卵形,長1~2厘米,寬6~10毫米,先端圓鈍,基部楔形,全緣或近全緣,葉緣有細毛,上面暗綠色,下面淡綠,有腺點;葉柄長0.5~3毫米,有白毛短總狀花序,生花數朵;萼短鐘狀,4裂;花冠鐘形,長4~6毫米,白色或帶粉紅色,裂片4,廣卵形;雄蕊8,花絲有毛;花柱絲狀,超出于花冠外。漿果近球形,熟時橘紅色,徑5~7毫米;ㄆ6~7月。果期8月。生于高山針葉林下或灌木叢中。分布吉林、黑龍江、內蒙古、新疆等地。本植物的成熟果實(越橘果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【采集】6月間開花時采葉,曬干,貯干燥處。【化學成分】含熊果酚甙、熊果酸、洋梨甙、毛柳甙、4-羥苯基、β-龍膽二糖甙、金絲桃甙、銳蓄甙、槲皮素3-D-葡萄糖-L-鼠李糖甙。2-o-咖啡;芄舆、異槲皮甙。又含焦性兒茶酚型鞣質7.9~8.2%,中有d-兒茶精、l-表兒茶精、d-沒食于兒茶精。【藥理作用】干燥全草的5%提取液對雄蛙有抗性激素作用,此作用并非由于鞣質所致。臥的浸劑或煎劑可作利尿劑(治腎結石),并可用于風濕、痛風,果可用于維生素缺乏癥。【性味】《新疆中草藥手冊》:"味苦澀,性溫,有小毒。"【功用主治】①《國藥的藥理學》:"用于淋毒性尿道炎,膀胱炎及急性僂麻質斯。"②《新疆中草藥手冊》:"能利尿解毒。"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2錢。【選方】治尿道炎,膀胱炎;能果葉二錢,水煎服。(《新疆中草藥手冊》)